后续,随着发电供热企业直保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在保供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环渤海港口的库存估计还能够继续增加。
今年以来,浙江省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电厂日耗屡创新高。两家电厂的资源运输方式特殊、单批次运输量低,尤其是在迎峰度夏期间,电厂发电负荷高,用煤量大,保供压力巨大。
据悉,他们采购的总计近1.7万吨新疆铁路资源还将在这一两天陆续抵达电厂。而采购性价比能够合得上,关键还是港口煤和进口煤价格都太高了。为此,浙江有些电厂早就开始采购综合价格相对好点儿的新疆煤。为保障两家电厂在迎峰度夏期间的用煤稳定,他们将采购目的地投向在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新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资源热值高、硫份低,属优质的化工和燃料用煤,铁路直达方式运输效率高、风险小,能够有效地保障电厂高负荷发电时的用煤需求。
好在有些电厂未雨绸缪,在国内港口煤和进口煤都不好搞的情况下,提前采购了新疆煤。据今日智库了解,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及民用电支撑,目前沿海八省重点电厂日耗仍在210万吨上下,电厂库存普遍低位,像广州、广西、浙江、江苏电厂总库存可用天数均不到10天,尤其是两广地区因进口煤价格倒挂,纷纷将部分采购需求转向了国内市场,浙江也比较缺煤。要解放思想,提高站位,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推动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取得整体工作的突破。
要切实通过腾笼换鸟和止损挽损专项行动,堵塞漏洞,提升管理,实现企业瘦身健体、固本培元,有力促进山西焦煤高质量转型发展。会议指出,各级领导、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山西焦煤有关要求,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建立机制,主要领导要做好谋划、担当作为,分管领导要按分工抓好落实;相关部门要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形成强大合力,全力推进工作。要把握政策,抓住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集团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基础,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是华东地区最大煤炭生产商,国内动力煤龙头企业,所属兖煤澳洲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专营煤炭生产商。
2021年上半年,集团积极把握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等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充分释放增量增值空间,深化实施精益管理措施,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公司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2021年上半年,煤炭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取得新进展,行业供应保障能力和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其中:销售自产煤4,489万吨,完成本年度自产煤销售计划的40.8%。受下游需求稳步增长、安全环保约束增强、煤炭进口政策缩紧等因素影响,煤炭供需呈紧平衡态势,价格在中高位震荡。销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①报告期内自产煤销量随产量同比减少;②报告期内贸易煤销量同比减少。煤化工行业受宏观经济复苏、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行业盈利能力显著攀升。
兖州煤业于8月28日披露中报,公司2021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53.8亿,同比下降43.4%;实现归母净利润60.4亿,同比增长13.8%;每股收益为1.24元。上半年,集团商品煤产量5096.9万,同比下降13.42%;销量为5091.4万吨,同比下降30.87%。公告表示,集团是中国和澳大利亚主要的煤炭生产商、销售商和贸易商之一,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煤、喷吹煤、焦煤,适用于电力、冶金及化工等行业;煤炭产品主要销往中国的华东、华北、华南、西北等地区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集团拥有煤气化、煤液化等多条完整煤化工产业链,拥有全国单体最大煤液化装置,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掌握低温费托合成和高温费托合成技术的企业,醋酸产能位居行业前三
陕西煤业8月30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69亿元,同比增长87.24%;净利润82.86亿元,同比增长66.1%;基本每股收益0.85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所属矿井中,95%以上产能均位于国家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大型煤炭基地:神东基地、陕北基地、黄陇基地。
其中:铁路运量 6,037.80 万吨,同比增加 1,214.80 万吨,增长 25.19%。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煤炭产量 7,018.62 万吨,同比增加 1,221.30 万吨,增长 21.07%;实现煤炭销量 13,669.43 万吨,同比增加 3,089.68 万吨,增长 29.20%。
截至报告期末,按照中国矿业统计标准,拥有煤炭地质储量 156 亿吨,可采储量 89 亿吨。原选煤单位完全成本 238.27 元/吨,同比上升 43.65 元/吨,增幅 22.42%,其中相关税费增加 19.80 元/吨,掘进成本增加 5.63 元/吨,材料增加 4.38 元/吨等。目前陕北矿区红柳林、张家峁、柠条塔、小保当一号、二号(在建)五对千万吨级矿井,陕北矿区千万吨矿井规模将集群化,产能优势将更加明显。报告期内,公司煤炭售价为 500.45 元/吨,同比上升 164.60 元/吨,增幅 49.01%。其中:自产煤坑口价 453.19 元/吨,同比上升 140.52 元/吨,增幅 44.94%。产煤区 90%以上的煤炭储量属于优质煤,煤质优良,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煤和理想的化工用煤。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97%以上的煤炭资源位于陕北矿区(神府、榆横)、彬黄(彬长、黄陵)等优质采煤区,特别是陕北地区煤炭赋存条件好,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优越,矿井均为大型现代化矿井,开采成本低,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同时,内蒙古陕西接壤地区单体矿井范围大,开采面积和采区或盘区面积逐渐增大,相邻采区或盘区之间距离、各采区或盘区的超前疏放水量和正常涌水量均在增加,且煤层近似水平,矿井水井下自流条件差,采用传统单集中排水系统的矿井排水需多级泵高,成本大幅提高,管理复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创新应用了钻冲割耦合卸压增透、非常规保护层开采、树状钻孔、复合动力灾害统一预测防治等技术,实现了瓦斯治得快、治得好。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深部低渗透煤层瓦斯运移富集规律、不同浓度抽采瓦斯分级利用等理论和技术难题开展攻关。该集团探索形成了瓦斯发电制冷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瓦斯抽采量从2000年的不足3000万立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1.7亿立方米。
在第九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暨煤矿总工程师论坛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理张建国表示。尽管煤矿瓦斯防治成效显著,煤矿瓦斯事故还没有杜绝。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山东能源集团根据地层特征将冲击地压类型划分为三大类:深埋巨厚表土薄基岩高垂直应力冲击类型、深埋高位巨厚坚硬顶板冲击类型、深埋低位坚硬顶板(直接顶缺失)冲击类型。
刘峰表示,从现实角度看,煤炭行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更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动力;从未来角度看,要顺应能源革命趋势,推动煤炭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面对水害防治,武强提出采用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理论与技术,加强水的自然社会属性研究,对于具备可疏性且有需水用户的矿井,采用矿井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方法;可疏性差且无需水用户的矿井,采用矿井地下水控制、利用、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方法;具备回灌条件的矿井,可采用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回灌、生态环保五位一体优化结合模式和方法。
除了水害,瓦斯治理也不能忽视。新形势带来新挑战我国1000米以深的煤炭资源量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以上,随着开采强度不断增加,浅部资源逐渐枯竭,现阶段煤矿开采深度正以每年25米左右的速度增加。
另外,许多矿井面临因浅部乱采形成的顶板或同层老空积水的威胁,同时煤层底板又受到高承压水的威胁。深刻认识深部开采与浅部开采在矿压特征及应力场分布等方面的本质差别,从调整矿井生产布局入手,大力推广应用回采巷道与相邻工作面顺槽小煤柱、无煤柱、负煤柱护巷技术;具备条件的优先布置宽大工作面;多煤层开采时,下层煤工作面不越过上层煤工作面顺槽、切眼及停采线,上层煤开采不得形成给下层煤开采造成困难的煤柱区等,探索形成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方案。
武强介绍,随着西北煤田和华北煤田西部矿井数量增多、开采规模扩大、开采强度增加,大水矿井逐渐增多,许多矿井正常涌水量和突水量已逐渐逼近甚至超过中东部矿井。袁亮认为,应研究低浓度瓦斯提纯、转化、利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系统动态调控与监控预警装置,破解低浓度瓦斯安全高效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推动我国能源资源绿色、智能、健康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认为,由于浅部和上组煤易采资源逐渐枯竭,浅部或上组煤难采、难啃的硬骨头和深部煤炭以及下组煤资源的开发成为我国东部矿区目前普遍面临的选择,如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由于瓦斯治理的特殊性,引进技术不能解决矿区难题,必须实现理论突破和工程技术创新。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部分煤矿由低瓦斯向高瓦斯突出演变、由无冲击地压危险向弱冲击或强冲击演变,水文地质类型由简单向复杂或极复杂演变,灾害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山东能源集团高级顾问孟祥军说,煤炭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巷道大变形、冲击地压、高温热害、水害、煤与瓦斯突出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实现深部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开采是迫切需求。
面对能源革命新形势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煤炭行业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需要用系统思维来谋划、从多个方面来统筹未来煤炭科技创新发展集中度高了以后,对价格的控制能力和供应的控制能力比过去强太多。
周大地说,目前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煤炭交易各环节有价格操控空间。不过今年以来,煤炭价格的确大幅上涨,以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目前的港口价格仍然在每吨1000元左右,比二月份低点高出400多元。